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斯洛伐克食譜】:Lečo


Lečo是斯洛伐克屈指可數的蔬菜料理,是一種用自身湯汁燉煮的燉蔬菜,市場裡常見Lečo罐頭,可見是滿受歡迎的一道菜。必備材料是甜椒與番茄,其餘的可以依照自己喜好更易,除了這裡示範的加了香腸與洋蔥的Lečo外,常見的有不加香腸的素食版,有連洋蔥都不加的陽春版,有些會另加黃瓜或櫛瓜,還有些會在起鍋前打顆蛋進去拌炒,豐儉由人,變化多端,真適合清冰箱的日子呢。



材料非常簡單:香腸一條、大蒜一瓣、小洋蔥兩顆、大型甜椒一顆、番茄六顆、酸奶油兩匙。

不必都一樣,依照你冰箱剩下什麼調整即可,lečo就是這麼平易近人。


先將香腸切薄片,大蒜拍碎切末,洋蔥、甜椒都切成條狀備用。大蒜拍碎切末。


在鍋底加一點油,小火將洋蔥炒香。


洋蔥稍微變色時,加入切片香腸一起炒到香味飄出,等到洋蔥變軟,再加入蒜末,蒜末太早加容易燒焦變苦。


把切成條狀的甜椒放入鍋中,小火煮約十分鐘,甜椒和洋蔥都會出水,只要稍微攪拌,等待蔬菜的湯汁流淌在鍋底就不怕燒焦了。


等待甜椒煮軟的時間,把番茄切塊預備。


甜椒變軟,把番茄丟進去攪拌均勻,再煮大約四五分鐘,到番茄熟軟後就可以。我喜歡還有點口感不會太軟爛的蔬菜,但是外面賣的也有煮成幾乎變成糊狀,喜歡不同口感可改變烹調時間。不加水的蔬菜湯汁自然鮮甜,與香腸的鹹味加乘更是美味,不必另外加調味,但依自己喜好加鹽或糖也沒問題。

想要加蛋就在番茄軟後後打顆散蛋拌熟,加了蛋會更有鄉村菜的感覺。


趁著吃很棒,放涼了也不錯,上桌時加上酸奶油,再配上剛烤好的麵包,清爽又溫暖,炎熱的夏季或微涼的初秋都適合啊!


這道菜非常容易,唯一要注意的是入鍋的順序,洋蔥炒香的時間比大蒜久所以要先放,番茄比甜椒快熟,所以要等甜椒稍軟才下鍋,抓住這個小重點,很難把Lečo搞到失敗的!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斯洛伐克食譜】:炒雞肝(Restovaná kuracia pečeň)

「外國人不吃內臟,應該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吧?」到了歐洲生活以後,偶而有人這麼問。

不只亞洲各國四處可見內臟料理,歐洲各國也幾乎都有吃內臟的文化,只是食用方式與部位有差異。如名聞遐邇的法國鵝肝就是內臟,這種病態的脂肪肝還被當珍饈呢!顯然食用內臟在外國並不希罕。

曾到過的城市,就有不少以內臟食物為名產,法國里昂的名產下水腸非常美味,義大利佛羅倫斯的牛肚包也不遑多讓,我沒去過的更多,像是英格蘭的牛腰子布丁(beef kidney pudding)、蘇格蘭的 Haggis(也許翻做填餡羊肚下水布丁?)是國菜等級的知名料理,而現在居住的斯洛伐克,也有不少內臟料理,除了各式各樣的內臟香腸,我在這裡買過火雞胗,看過兔子腎,都是台灣未曾見過的特殊內臟,大開眼界之餘,發現自己對食物文化還是懂太少了,只好繼續努力吃了。

開頭寫了那麼多,其實只是因為買了一盒特價雞肝,試著用斯洛伐克傳統方式煮煮看。

 材料:雞肝250克,洋蔥一顆 ,麵粉一小匙,馬郁蘭一小束,葛樓子茴香、胡椒、紅椒粉各一小撮,鹽適量。


首先將洋蔥切丁,放入葛樓子胡椒紅椒等調味料一起炒到香味飄出。

將雞肝切塊撒上一匙麵粉,放進鍋中一起炒,再加入一杯水(可依喜好調整水量)煮至滾,加鹽調味後,關火加入切碎的馬郁蘭攪辦均勻。

程盤後灑上一些紅椒粉裝飾並調味,就可以上桌了。


在斯洛伐克,這是佐米飯吃的食物,在臺灣的餐桌上當做一道配菜當然也沒問題。


試做心得:這可能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雞肝料理,本來雞肝的質地不若鴨肝鵝肝油潤,常覺得略嫌乾澀,但是加了多汁柔軟的洋蔥並且用油炒過後,變得香甜滑嫩;也許是與香料炒的關係,也吃不到內臟的腥氣。即使你不特別愛嘗試異國料理,只要你也喜歡吃內臟,都可以在家裡試著做這道菜,應該會很對大多台灣人的口味。

Dobrú chuť!


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斯洛伐克料理】:蘑菇炒蛋Huby s Vajcom


斯洛伐克有歷史悠久的採菇文化,這個自然環境良好的國家,秋天時野菇叢生,當地人便趁著季節去採集,回家做一些簡單的料理,像是這道菇炒蛋就是採菇季的常見菜色。在台灣我常自己採野菇吃,因為台灣的野菇我認識,不怕會出問題,但是到了這裡以後,即使見到野外有菇也不敢亂採,深怕在這裡中招,我的拙劣當地語言,怎麼跟醫生說都很難說清楚。所以想吃也只能去市場買了。

這裡的蘑菇一公斤才1歐出頭,蛋價也很低,即使天天享用負擔也不重。這道菜簡單又好吃,就算不能用自己採的菇製作,也是很值得自己在家嘗試看看。


材料:
小型蛋(vajcia)三顆或大型蛋兩顆,中型洋蔥(cibuľa)一個或小洋蔥兩顆,蘑菇(huby)與蛋分量相近或稍多(會縮水),鹽適量,細香蔥(pažítka)或馬郁蘭一把,紅椒粉(paprika)一小搓。


先將洋蔥切丁,菇也切小塊較容易軟,蛋打散加鹽調味。細香蔥切細末備用。


    首先,熱油鍋,將切碎的洋蔥小火炒香。

洋蔥稍微變色,香味飄出時,放進切小塊的麼菇。稍微炒至菇味飄出,加少許水將菇煮到軟。

待菇軟水乾,就可以把蛋加進去炒,我喜歡較柔軟的散蛋,所以小火並且快速攪拌,喜歡做煎蛋或是其他方式也可以自己調整。

上桌前灑上切碎的細香蔥,並且灑上少許紅椒粉調味點綴,簡單快速的完成採菇季傳統料理。像斯洛伐克人一樣搭上烤得香酥的麵包很棒,但在台灣拿來當配菜配上白飯或清粥,或者隔天帶便當應該也都很適合。

Dobrú chuť!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斯洛伐克料理】:鮮奶油燉雞 (Kurča na Smotane)

因為買到便宜的雞,冰箱裡又還有一盒鮮奶油,就嘗試做鮮奶油燉雞 (Kurča na Smotane)吧!

斯洛伐克菜有幾個特色:外表不花巧,口味單純且厚重,通常分量很大,對於台灣人來說要把一道整個吃完並不容易。旅客往往以為在歐洲吃飯,就要點個湯、前菜、主菜再加甜點才是完整的一餐,但在斯洛伐克,你的食量可能要像小林尊或三宅社長這種大胃王等級才有辦法做到喔!

今天煮的鮮奶油燉雞,就是一道典型的斯洛伐克菜,雖然是普遍的家常菜,但在市區一些較高價的餐廳菜單上也能見到,是一道可以平易家常也可以精緻豪華的經典料理。材料在臺灣都不難買到,可以在家裡試做斯洛伐克餐。我調整過這道菜裡鮮奶油的量,原本看的食譜是寫一品脫,但對我來說這樣太厚重,所以少放一些,如果想吃正統斯洛伐克口味,或者奶味愛好者,也可嘗試自己增加鮮奶油量(一品脫約473ml)。這個食譜是基本款,嫌單調或是營養不均衡,可以自己嘗試添加一些蔬菜,見過加了番茄及加了甜椒的版本,味道應該也不錯。

材料:雞(kurča)一隻,大型洋蔥(cibuľa)一顆,月桂葉(bobkový list)一片,紅椒粉(paprika)一茶匙,鮮奶油(smotana)250ml,鹽(soľ)適量,麵粉(múka)一匙,細香蔥(pažítka)一小把。



先將全雞肢解成大塊,拆出雞腿、雞翅與雞胸。剩下的雞骨架留下來下次熬湯肉,可以將過多的雞皮切下來,用來榨油炒菜,完全不浪費。


再將洋蔥切成小丁,放入湯鍋中炒香,因為喜歡雞油的香氣,我用剛才切下來的雞皮爆油,不喜歡動物油者可以另外加植物油炒。
  
洋蔥炒香後,將雞肉放入鍋中,加上月桂葉與一茶匙紅椒粉(我灑太多了,還好不辣)。

加水(大約400ml)蓋過雞肉,加入鹽巴調味,煮至沸騰後轉小火蓋鍋蓋慢慢燉約四十分鐘至雞肉變軟。




燉雞的同時,將一匙麵粉放入鮮奶油中攪拌均勻,將細香蔥切細丁備用。
傳統上,這道菜的會搭配一種澱粉類主食一起食用,煮馬鈴薯、烤麵包、馬鈴薯麵疙瘩、捷克蒸麵包、義大利麵或者米飯都可以,你可以趁燉雞的空檔準備。



待雞肉變軟,將雞肉撈出,將多餘的油撈掉,把調了麵粉的鮮奶油倒入剩下的湯汁中攪拌均勻,開火煮到沸騰。


煮沸後,再把雞肉放回鍋中加熱,最後把備好的細香蔥灑入醬汁裡稍微攪拌,準備上桌啦!


與你剛才準備好的澱粉類主食一起食用,這是豐盛飽足的一餐。


Dobrú chuť!












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斯洛伐克料理】:花椰菜湯(Karfiolová Polievka)

傳統斯洛伐克飲食方式是中午大吃一頓,晚上吃得比較簡單,一個湯配上麵包或是麵就是一餐了,和法國義大利等剛好相反,也許這樣比較健康?

花椰菜湯(Karfiolová Polievka)是斯洛伐克餐桌上常見的湯品,在Google搜尋Karfiolová Polievka,會有好幾種不同的做法,大概就像在台灣每家餐桌上的魚湯也各異,家家戶戶會做,方法各有千秋。

今天介紹的這個方式是加了洋香菜(petržlen)的,並不是我特別偏好,是因為剛好再看完這個食譜後,買到了特價的洋香菜盆栽(0.13一盆),再配合上次特價買到的花椰菜(0.07一顆)與洋蔥(0.24一袋),剛好需要的食材都有了,就順便試做看看。

材料:花椰菜(karfiol)半顆,小洋蔥(cibule)一顆,兩匙油(olej),兩匙麵粉(múka),一把洋香菜(petržlen,可用臺灣傳統市場或超市裡的巴西利),鹽(soľ)和黑胡椒(čierne korenie)依口味調整。



首先將花椰菜分成小朵,梗切成丁,等下比較好熟。
 
小洋蔥切成細末備用。


洋香菜梗切細丁,葉片切細或撕成小片。

熱一小鍋水,將備好的花椰菜放入熱水中煮。

煮花椰菜的同時,將油與麵粉放進平底鍋中,以小火炒成麵糊(zápražka,就是法國料理常用的roux.)。顏色開始轉變的時候加入洋蔥一起炒,並且加一些黑胡椒和鹽調味。稍微轉成很淺的褐色時,加一點水化開麵糊。

 將麵糊倒進一旁的煮花椰菜湯中,小火煮至沸騰,試吃調整鹽與胡椒的量。



 起鍋前將洗淨切好的洋香菜丟入湯中,就完成了。

搭配烤好的麵包上桌,就是簡單的晚餐了,dobrú chuť!


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Bratislava景點:享受自由的空氣--Devín Castle。

你有多麼愛好自由,要寫Devin Castle,就會有多麼沉重。






德文城堡在斯洛伐克首都Bratislava的郊區,從市區新橋下面搭公車28或29就會到。29會直接到城堡前,但是車少,28則是還有走一小段才能到城堡。


 我選擇搭28,下車的地方靠近一個小湖泊。

 過了小湖泊沿著車道走就能看到城堡了,沿路有細香蔥等香草植物,邊走邊看風景邊觀查植物,不會無聊。

 進去城堡內要收門票的,一次四歐。聽說淡季只要0.5。





這裡曾經是大摩拉維亞公國(Great Moravia ,830-905 B.C)抵抗馬札爾人的要塞,城堡守望臺矗立在摩拉瓦河匯流入多瑙河的三叉旁的岩峰上。有岩峰有河流做為天然屏障,卻還是抵抗不了異族的入侵,公國被匈牙利併吞後,經過匈牙利王國和奧匈帝國統治,然後短暫以獨立名稱成為納粹德國的附庸,再到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份,斯洛伐克人從此沒有自己的國家,直到1993年的絲絨分離前,持續千年的努力,忍受千載的悲情。








如同其他關防要塞,這裡地勢較高,從城堡往下看就是斯洛伐克美麗的鄉村風光。




這裡曾被拿破崙的軍隊摧毀,所謂的城堡其實像個廢墟。去的時候剛好是花季,白中帶綠的薔薇科花朵開得繁華壅擠。殘破的城堡更顯孤寂。

 






1948年起,共產黨一黨獨大,鐵幕逐漸形成。自由的空氣從此難尋。



 德文城堡成了鐵幕的最前端,隔著河流,你可以看到所謂的西方自由世界。河的這一端,卻同許多普通的愛情故事,是你的美麗原鄉,卻也桎梏著你的夢想。





真正愛好自由的人,不管眼前是鐵幕還是高牆,也會努力攀爬或是認真穿過孔隙,一寸也不能退讓,擺脫箝制是唯一希望。


據說,總是在寒冷的冬季雨夜,藉由降低能見度的惡劣的天氣掩護,意欲逃脫的人們到了這裡,先是回頭看一看模糊的故鄉景色,因為不論成功或失敗,他們都再也看不到了,再來,就頭也不回的往河裡跳,奮力往前游。


    

 





有多少人成功游到河的那一端,我們不知道,成功的人們安靜的,在自由的世界歡笑,各自過著不同的生活。失敗的人有著接近的下場:城堡旁的鐵幕紀念碑寫著,有四百餘人因為逃脫失敗,在這裡遭到射殺。









距離冷戰時間並不久遠,這些因嚮往自由而罹難者也許都還有在世的家人,紀念碑旁有人獻上鮮花。鮮花持續的時間不長,城堡旁的白花幾星期後也將會凋零掉光,與這些愛好自由的人一樣。慶幸生命不只較量誰的氣長,雖然曾經繁花盛開後的殞落令人惆悵。





 對於自由的要求,從來不是每個人都差不多,有些人只要能呼吸,有些人想張開爽手,有些人卻想邁開腳步奔跑,所以人人需要的空間不同,對自由會由不同程度的嚮往。在我自己的國家,每次有人對現狀不滿上街頭抗爭時,總有人罵抗爭者不理性,不知足,也總有人認為因為台灣「太自由」,所以很亂。沒錯,這世上還是有對「不自由」的嚮往,現實當真比奇幻小說還荒謬。在斯洛伐克幾百萬人民裡,曾經逃脫的也不超過千個。猜想,這些被射殺的人,在那個時期,應該也常被當作不知足的異類看待吧?
我想是的,因為大多數人總是麻木,從來不能感受別人正在經歷的苦痛。
有意識的人卻不能不去想像,如果不是那麼不舒服,誰會冒著被射殺的風險,抱著再也不能看見家人的感慨,在零度以下的天氣跳進冰冷湍急大河裡?是甚麼樣的悲慘,讓人冒險承受這可能而巨大的痛苦?










誰不想要自由?我們相信,即使那些喊著「太自由」的人,也不想失去自己的自由。

為了抽象不可及的自由,你願意做到甚麼程度?你願意丟下身邊能觸摸到能掌握的一切,冒著生命危險,嘗試衝破鐵幕嗎?
要不要都是你的選擇,也是自由。但是,對於那些願意丟下他們人生的大多重要事物,只為了多吸幾口自由空氣的人,如果你不能夠表示敬佩,至少嘗試放下譏諷的念頭。那是人性中,少數貪婪、卻又光輝的一面。